宽城区坚持将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和治理水平作为基层治理的破题之举、夯基之举,为有效破解社区服务与群众需求不对等以及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源调动不充分等治理问题,宽城区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实施“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构建“4+5+N”服务布局,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一是抓好顶层谋划,系统划分合伙服务阵地区域。探索党建引领社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有效模式,立足实际科学合理谋划布局,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活力。因地制宜,采用多样化模式。结合宽城区不同区域发展特点及群众需求,将全区划分为生活保障、行政便民、品质生活、批发商贸4个区域,分别侧重困难帮扶、政策解读、物业管理、购物优惠等倾斜性服务。按需发布,开展定制化招募。组织以社区为单位,根据社区实际需求确定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采用“随机发布”“固定发布”等形式,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对接向全体居民和辖区单位发布“合伙人”招募。校社合作,引入专业化研究。与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将首山路社区、永盛街社区、新村社区作为基层治理调研服务试点社区,引入专业力量对基层治理工作模式进行探索,学校申报的长春市社区合伙人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宽城区“社区合伙人”跟踪研究为重点)在长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中成功立项,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提供学术理论支持。
二是聚焦业态布局,持续推动合伙运作资源联动。发挥社区的“黏合剂”“磁力棒”效应,培育康养、零售、家政、文化、餐饮5类业态,完善“社区合伙人”服务机制,有效盘活沉睡资源和闲置资产。探索商业“合伙人”引入机制。找准社区商业发展和服务社区治理的结合点,深入挖掘社区周边商业资源,探索“社区+商圈”模式,推动商业资源和社区治理形成良性互动,活化利用社区空间资源,开展附加公益、低偿收费的合作模式,开展医疗康养、惠民餐厅、文化互动体验等服务。深化部门“合伙人”响应机制。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整合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司法、应急、公安等相关执法力量,全时段、全天候解决社区民生问题。创新居民“合伙人”自治机制。以“七有小区”建设为抓手,建强小区党组织,发挥“三长”人熟地熟作用,依托“小区夜话”“百姓说事点”“民情恳谈会”等载体,搜集群众需求、链接合伙对象、承接合伙项目、助力基层治理。
三是开展多元服务,有效实现合伙效益互惠共赢。按照“区、街镇、社区”三级统筹、引进、挖掘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兼容“医食乐购学”多样化服务,拓展建设N个立体业态的“社区合伙人”服务综合体。增设服务项目。确定15个试点社区分别经营“非遗文化传承”“幸福食堂”“幸福医馆”“星期六幸福集市”“童子军夏令营”“帼裁霓裳”等“合伙人”项目,最终形成串珠成线辐射效应。增强“造血”功能。社区结合居民需求和自身优势,通过企业运营、空间共营、基金募集、联建共建、包保派驻、购买服务、市场公益、志愿服务、公众参与等9种合作方式,采取社区社会企业、嵌入式投资、互助式服务、国企承办4种运营模式实现“造血”,收益以进入社区社会企业账户、进入社区慈善基金、赠与物资、兑换等价服务4种方式“反哺”社区。增进规范管理。各街道社区严格执行“合伙人”准入、监管、退出等事项,对运行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将“造血”收入用于老旧散改造、便民服务活动、社区设施完善、“三长”激励等方面,形成服务居民群众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