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南关区坚持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探索实践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办法,通过构建标准化发展体系、多元化培训体系、精细化管理体系,着力锻造新时代过硬党员队伍。
聚焦源头管理,构建标准化发展体系。着眼于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抓储备,严把党员入口。不断壮大青年、产业工人、农民群体和“三新”领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制定十项发展党员政治不合格清单,实行基层党委初审、职能部门联审、组织部门终审的联审联查制度,真正做到把理想信念坚定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抓质量,坚持党员标准。每年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程序不漏、环节不减;制定《南关区发展党员工作流程指导手册》,推行发展党员档案逐级审查制,由党支部、基层党委、区委组织部对新发展党员档案材料逐一审核,确保程序规范、材料完整。抓培养,强化素质提升。将教育培训贯穿发展党员始终,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结合年度党员培训,采取专题讲座、视频教学、情景模拟、实地参观、网络课堂等形式,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集中培训,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党性锤炼,补足精神之“钙”。
聚焦蓄能充电,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分级分类,建立联动机制。建立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级党校履行培训主责、基层党组织兜底管理的工作机制,依托区委党校,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发展对象等区级培训班;依托街乡党校,对社区(村)、“三新”领域和居民党员开展分类培训;依托区直机关、教育、卫健等基层党组织对机关、学校、医院等重点领域开展兜底培训。突出重点,强化理论武装。制定《关于大力推进全区党员凝心铸魂素质提升的实施意见》和年度党员培训计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必修课,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特点,按月设置主题开展专题培训。年初以来,各类培训主体举办培训班160余期,培训党员7000余人次。创新形式,丰富培训载体。依托学习强国、云党校、微信群等平台,打造“掌上”课堂,实现党员随时随地学习;拍摄《解忧书记》《大爱守护光明》等党员教育片,引导党员学习身边榜样;创新线上直播教学模式,打造“红烛直播间”、“初心舫”等党员教育培训品牌,今年开展线上直播26次,单次直播最多在线人数突破一万人。
聚焦提质增效,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探索党员分类管理有效路径和方法,积极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立足岗位,在职党员做贡献。持续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区直机关在职党员深入网格,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志愿服务,解决堆放物、楼道卫生问题260件;组织开展“红医进社区”、“律师党员进小区”活动300余次,受益居民8000余人次。设岗定岗,无职党员有作为。广泛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活动,设置政策宣传岗、社情民意收集岗、矛盾调解岗等党员先锋岗325个,无职党员结合实际领岗履职,老党员组建“红色三长”、“银龄先锋”等党员志愿服务队165个,累计为居民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跟踪管理,流动党员不掉队。制定《南关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若干举措》,设立69个流动党员服务站(点),广泛推行“报到码”,建立“双向联系”机制,选派优秀党务工作者与流出党员“一对一”结对,及时沟通掌握党员流向及思想动态,对全区539名流动党员建库纳管,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暖心关爱,特殊党员有依靠。加强党内关怀帮扶激励,制定《南关区关心关爱党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春节国庆期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160名,对2名突发重大疾病党员进行慰问,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57枚,做到党员重大节日有关怀、患病时有探望、困难时有帮扶。
初审:叶田园
复审:王梓龙
终审:刘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