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改革能力的干部队伍。要锻造千千万万敢闯敢创、担当作为的闯将干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选贤任能,构建科学精准知事识人体系。正确用人导向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导向正确的前提是识别准确。要把牢政治素质考察坐标,突出政治首要标准,在政治素质考察的内容、方式、途径上持续发力,选出政治过硬的好干部。精心设置评价要点,形成条目式、清单化的对照指标,确保考察内容细实、好聚焦。强化考察谈话这个基本手段,杜绝谈话范围、时间、形式扁平化,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时,防止不提不考,确保考察方式严实、好操作。用好民主生活会、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成果,开发信息获取途径,确保综合分析全面客观、好研判。建立“组织部门动态调度,党委(党组)定期汇报,人事干部跟踪更新”的立体识别体系,着力在改革攻坚最前沿、重大项目主战场,以事识人发现一批敢于担当、锐意改革的好干部。构建平时、年度、专项、单项“四位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持续加大改革重点工作考核权重,赛马评比突出一批干出重大实绩的好干部。坚持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更大范围内发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大兴调研储备一批未来堪当重任的好干部。改革为了人民才有意义、依靠人民才有动力,必须把群众公认作为选人前置条件并落实到关键环节。建立群众评价干部选拔工作机制,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选出的干部群众公认。源头治理乱作为、不作为,引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让选出来的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的“战士”,护航全面深化改革全局。
多维联合提能,优化能力素质培养提升机制。干部能力素质决定改革成色。要优化能力素质培养提升机制,全力推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全面适应改革发展,全力解决不善为问题。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探索跨地区协作培训,不断丰富教育培训供给。强化重点岗位必备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功训练,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办好各类专题班,帮助干部填补知识空白、补齐素质短板、强化能力弱项。根据干部的专业特长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大干部“上派下挂外炼”力度,持续深化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公务员三支干部队伍交流轮岗,促进干部多岗位、多地域、多领域历练,不断锤炼政治品格、提升专业素养。制定上级党政领导班子结对帮带下级党政正职制度,明确结对帮带、谈心谈话、监督提醒、情况报告等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帮助成长。开展新进公务员“青蓝结对导师帮带”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为新录用公务员选聘导师,帮助新进公务员快速成长为关键岗位的主角、改革领域的先锋。
正反激励促能,营造千帆竞发敢为有为环境。改革依靠干部,干部贵在担当。面对艰巨繁重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必须以激浊扬清、严管厚爱破“不敢为”的山海关,为干部敢为提供坚实支撑。干部不出事,才能多为改革干实事。要做深政治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做强贯通监督,不断提高监督质效、拓展监督领域、增强监督合力,让党员干部习惯于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时时刻刻以纪律准绳校改行为偏差,形成敬畏监督、熟知纪律、遵守规矩的自觉,避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坚持容纠并举,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挡事,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能上能下是最大的激励。崇尚实干实绩,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杜绝掺水的“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对敢为善为、勇于担当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德不配位、才不适岗的干部,及时调整撤换,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腾位”、躺平者“退位”,创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组织有温情,干部有热情。要打好思想引领、关心关爱、减负增效组合拳,落实职级待遇、考核奖励、津贴补助等政策,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干部实际困难,着力增强干部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初审:王梓龙
复审:耿凤阳
终审:刘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