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区始终将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聚英才”“建平台”“谋发展”“优服务”,持续优化升级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推动人才工作破局起势、提质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靶向定位精准“引”才,实现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实施“百名人才”留雁计划,通过公务员和事业编招录、选调生引进、“事编企用”等方式,三年逐步引进70名本科、30名硕博高学历优秀毕业生,蓄足人才“源头活水”。开展“筑梦未来 ‘就’在宽城”创业就业系列活动,930余名高校毕业生通过直播带岗、校园招聘等方式与域内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成立科技服务分市场,集结5家科技企业、驻区4所高校共同组建区域首批科技服务工作站,引进13名“科创专员”到11个企业担任“科创副总”,借智登高集聚优秀人才赋能产业发展。
因材施教精细“育”才,实现智慧和活力“涌流迸发”。创新建立新质“蓝领工匠”工作室,发挥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产业资源优势,搭建以4家企业、1家院校为基础、多行业共建共享的实践平台,形成培育新型技能人才的优质教学阵地集群,辐射带动1400余名新型技能人才成长成熟,完成国家级技术攻关项目2项、“五小创新”攻关项目10项。聚焦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乡村人才“培植方向”,依托域内西梅、寒地果菜等特色农业产业企业,与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联合建立2所“科技小院”,将科研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培育更多农业产业技能人才,促进农业产品质量、效率双提高。
量体裁衣精确“用”才,实现人才和岗位“深度契合”。大力开展“校企双进”活动,举办首届“聚才汇企”人才合作交流会,以定岗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6所高校与9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书,340余名机电、数控、焊接等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精准匹配心仪岗位,实现企业、人才“直接对话、精准提需”。常态开展“万人驻(助)万企”,定期召开院校、企业对接座谈会,围绕理论教学、定点培养、技能竞赛、实习基地等方面,会商合作意向、达成合作共识,共建人才“成才摇篮”。
润物无声精心“留”才,实现拴心和留人“合拍共鸣”。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机制,以点对点服务、面对面交流方式,推动全区115名领导干部联系对接304名专家人才,常态化直接服务50名高层次人才。适时开展“暖心关爱”服务活动,紧盯高层次人才、“科创专员”实际需求,定期发放节日问候函和“人才集享卡”,享受域内商超、医疗等优惠政策。积极联系域内房地产企业,携手为人才提供50套优质房源并配套发放约15万元补贴,充分彰显重才爱才“宽城温度”。
初审:魏传敬
复审:王梓龙
终审:刘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