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南关区:乐道拾遗 赓续文脉 抓好新时代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9-20
来源:先锋网
字体显示【
打印
分享

南关区地处长春市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近年来,南关区以抓好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探索多元化的保护路径与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一、护根脉,夯实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基石

南关区委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更好推进南关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盘清非遗文化“家底”。区文旅局、区文化馆等职能部门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采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其历史渊源与技艺特点,为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工作机构。成立南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制定南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保护制度,建立非遗传承人信息库,常态化开展包保联系服务,针对非遗传承人成长发展需求,量身定做个性化方案,助力传统文化“传下去”。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帮助非遗文化传承人申报各级政策扶持项目,2023年、2024年分别获得省级文化遗产保护资金14万元、19.5万元,为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坚实保障。截至目前,南关区共有非遗传承人17人,其中省级10人,市级7人。非遗项目从2021年的13项增长到目前的21项,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2个,市级8个,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飞跃。

二、搭平台,拓展非遗传承人发展空间

南关区秉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双向策略,为非遗传承人搭建更多展示平台,让传统文化“火起来”。“走出去”的步伐坚定有力。携手非遗传承人亮相国家、省市大型活动,2024年6月,南关区省级非遗项目白氏面塑第四代传承人白春雨远赴法国巴黎参加“机遇中国 多彩吉林”文化和旅游推介交流会,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吉林风采、南关声音。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南关区省级非遗项目韩氏草编第四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威壮等非遗人才亮相非遗展区,向各地来宾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请进来”的策略成效显著。高标准打造长春市城区内首家集免费参观、互动体验、研学交流一体的非遗展馆,自开放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新网、凤凰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点击量超过9万次,参观群众累计近4万人次。邀请吉林大学、长春大学等高校学术团体及来自俄罗斯、伊朗、印度、白俄罗斯、巴基斯坦、摩洛哥、越南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走进非遗展厅,通过非遗传承人生动的讲解和非遗技艺活态展示,搭建起一座座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让非遗之美跨越国界,深入人心,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组织开展“非遗进万家”志愿服务项目,直接服务市民30余万人次,让非遗文化更加可观可感,走进基层、深入群众。

三、壮筋骨,走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非遗的活力在于其与现代社会的紧密连接。南关区委结合本地鲜明历史文化特色和绿色生态特色,将文旅产业列为振兴突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抒写“文兴地”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创新建立“非遗文旅+文化赋能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搭建非遗活化的通道,推动非遗传承人与市场推广、现代营销企业开展合作,不断拓宽非遗的应用场景,助力非遗文化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大潮,增强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借助省市会展经济强大推广平台,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雪博会、民博会等重大经贸展会,畅通非遗经济成果转化渠道。2023年南关非遗项目综合收入已突破2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非遗传承带动经济效能日益增强。下一步,南关区将切实扛起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使命,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人队伍发展壮大,在助力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非遗文化形成百花齐放新局面的过程中展现南关担当,贡献南关力量。

初审:魏传敬

复审:王梓龙

终审:刘德军

上一篇: 吹响揽才“集结号” 吸引更多“千里马”

下一篇: 没有了